其實足底筋膜炎要是能早期治療
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度都能有效控制住
本次李醫師要分享一個療效很好的病例
40歲男性
剛發作時即來就診
初始的疼痛度VAS:9
經過治療(針灸小腿激痛點一周三次+每日2~3包水藥湯包搭配)
一個月後
疼痛度降至VAS:1(只剩輕微的麻刺感)
前言
李醫師門診中遇到好多苦著一張臉的足底筋膜炎患者
大部分都是西醫已經run過一遍
止痛消炎藥、復健、輔具、類固醇注射
甚至骨震波都做了
還是沒效
這種患者的確比較難治療
透過詳細的下肢理學檢查
雖然時間上可能要花比較久,2~3個月
但針灸+藥物通常可有效控制住疼痛
恢復一定的生活品質
但偶爾也會遇到剛發作就趕快來就診的患者
李醫師最喜歡這種患者了
因為每周每周都可看到患者明顯的進步
以下就要和大家分享這個振奮的消息!!!
ps.以下資料都有經過化名與隱私權保護~~~
病例
40歲的李先生是一名上班族
身材中等(175cm,70kg)
平時也沒特別運動
頂多就是放假時陪家人出去走走與和朋友打打籃球這樣而已
有一天早上起床他突然發現
踏到地板的第一步覺得左足底足跟處和蹠骨處劇痛
連從家裡走到公車站的距離也痛得他齜牙咧嘴
當天晚上他就腳步蹣跚的前來看診了
初診當天情況
李先生愁眉苦臉的表示
這天是他人生中最糟的一天
連走去上廁所、走去倒水都讓他心懷畏懼
他是直接坐計程車來診所門口的...因為實在走不動拉...
他幫自己的疼痛度評分(VAS:9!!!)
李醫師聽完病史後心中大概已八成確定診斷了
接著做理學檢查
1.左足跟內側有明顯壓痛
2.左足底第二第三蹠骨處有明顯壓痛
3.小腿後側有明顯壓痛(痛到會尖叫那種喔~~~)
主要壓痛點位在腓腸肌外側頭與內側頭,也就是合陽的兩側
承山和跗陽處也有壓痛
小腿後側居然會痛成這樣實在頗不尋常
所以初診時李醫師的治療不直接針正在劇烈發炎的足底與刺激性強的足部
主要針小腿後側的肌激痛點
因小腿後側重要肌肉,如:腓腸肌、比目魚肌、脛後肌、屈趾長肌等
其肌激痛點皆位在合陽周邊
因此取穴以合陽、承山和跗陽周邊痛點為主
詳細穴位以以下圖片表示:
<此非患者真實照片,而是感謝親友團貢獻他的美腿作為示範>
針灸過程中患者的局部抽搐反映(low twitch response)非常強烈
延伸閱讀: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現代的壓力文明病 ❤ 克服它的利器---激痛點
但他自己也表示
雖然肌肉跳的很大力
當下肌肉抽動的感覺其實滿舒服的
隨之而來的放鬆感更是讓他有上癮的感覺...
針灸完後他舒舒服服地坐在診所的沙發椅上接受薰蒸治療
讓藥氣直接薰蒸足部
當天治療完後李先生表示
疼痛大概緩解一半以上
他可以慢慢走回家了~~~
李醫師並處方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藥物讓李先生回去服用
針藥並行
就看他下次回診的效果如何囉!
追蹤治療經過
第二次回診(隔一天後)
李先生又再度愁眉苦臉的來了
他說:嗚...又痛起來了...
李醫師毫不訝異的說:當然阿...人每天都要走路...
但李先生自己也承認
雖然痛
但疼痛度已慢慢降至VAS:5~6尚可忍受的範圍
以後每次針灸的穴位李醫師都在小腿後側尋找肌激痛點
慢慢的患者的局部抽搐反應已不再如此劇烈
壓痛點痛的程度也越來越輕微
每次來回診我看李先生的表情就知道他走路越來越輕巧拉!
結果
初始的疼痛度VAS:9
經過治療(針灸小腿激痛點一周三次+每日2~3包水藥湯包搭配)
一個月後
疼痛度降至VAS:1(只剩輕微的麻刺感)
一個月後
我就請李先生不用再那麼努力跑診所了
只要按時服用藥物
注意姿勢
尚且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
並配合居家復健即可!
最後
李醫師還是要強調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自限性的疾病
第一次發作就算不治療有些人也會自己好
但是若不處理肌肉的緊繃和發炎
很容易會復發
到時就會比較麻煩了
因此
把握發作初期即接受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延伸閱讀: 【足底筋膜炎】中醫觀點談足底筋膜炎 ★ 針灸配合居家復健效果棒棒
【真實案例分享2】針灸小腿激痛點治足底筋膜炎 ★ 隔天疼痛度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