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神經網路
但雖然複雜還是有其脈絡可循
了解自主神經的解剖後
對於它如何影響人體會有更深入的體會
自主神經系統基本生理知識
<圖片來源:https://smallcollation.blogspot.com/2013/04/autonomic-nervous-system.html#gsc.tab=0>
首先先來複習一下最基本的自主神經生理
特性: 自主的(不隨意)、雙元控制(一器官同時受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支配)註1、互相拮抗(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作用相反)註2
註1: 腎、腎上腺髓質、脾、汗腺、豎毛肌等僅受交感神經支配
註2: 男性性行為中,交感為射精、副交感為勃起,則為相輔相成;興奮交感與副交感則皆促進淚液和唾液分泌
交感的節前神經由脊髓的T1~T12、L1~L2發出,故又稱胸腰神經;分佈遍及全身(內臟及體表)
副交感的節前神經由腦幹經顱神經CN3,7,9,10及脊髓的S2~S4發出,故又稱腦薦神經;分佈僅於內臟
一般運動神經由脊髓的前角發出,分泌Ach直接作用在骨骼肌的nicotinic receptor上
自主神經系統基本解剖知識
<圖片取自Netter人體解剖學圖譜>
<交感神經的神經節>
交感的節前神經由脊髓的T1~T12、L1~L2發出後,會走至神經節處和節後神經交棒
交感的特色是通常節前神經較短,節後神經較長
一個交感節前神經元可接10~20個節後神經元
交感神經的神經節又可分為脊椎旁神經節與脊椎前神經節
脊椎旁神經節(paravertebral ganglion),又稱交感神經幹(sympathetic trunk)
頸部有三個(上頸神經節、中頸神經節與下頸神經節)
胸部有12個,腰部有5個,薦部有5個
脊椎前神經節(prevertebral ganglion),又稱副神經節(collateral ganglion)
共有五個,腔神經節、上腸繫膜神經節、下腸繫膜神經節、腎神經節、上腹下神經節
1.腔神經節(celiac ganglion): 支配前腸(胃、肝、膽、胰、脾)
2.上腸繫膜神經節(superior mesenteric ganglion): 支配中腸(小腸和大腸前半)
3.下腸繫膜神經節(inferior mesenteric ganglion): 支配後腸(大腸後半)
4.腎神經節(renal ganglion): 支配腎臟
5.下腹下神經節(superior hypogastric ganglion): 支配骨盆腔臟器
內臟神經(splanchnic nerve)
內臟神經含有交感節前神經纖維和感覺神經纖維
1.大內臟神經(greater splanchnic nerve): 含有源於T5~T9之交感節前神經纖維,終至腔神經節、上腸繫膜神經節、腎神經節與腎上腺髓質
2.小內臟神經(lesser splanchnic nerve): 含有源於T10~T11之交感節前神經纖維,終至腔神經節、上腸繫膜神經節
3.最下內臟神經(lowest splanchnic nerve): 含有源於T12之交感節前神經纖維,終至腎神經節
<圖片來源:趙俊彥人體解剖學,及第出版社,台中市2009.9,頁12-70>
<交感神經的節前神經核、節後神經節和作用器>
這張表就是以上那張圖的超強文字整理
舉例來說
T5~T9的交感節前神經由脊髓發出,匯合形成大內臟神經
終至腔神經節、上腸繫膜神經節、腎神經節與腎上腺髓質
去支配前腸、中腸、腎臟等等器官
<圖片取自Netter人體解剖學圖譜>
<副交感神經的神經節>
副交感的節前神經由腦幹經顱神經CN3,7,9,10及脊髓的S2~S4發出後,會走至神經節處和節後神經交棒
副交感的特色是通常節前神經很長,節後神經很短
一個副交感節前神經元可接1~3個節後神經元
副交感神經的神經節又可分為終末神經節與腦神經神經節
終末神經節(terminal ganglion),又稱壁內神經節(intramural ganglion)或內臟神經節(visceral ganglion)
迷走神經(CN10)由腦幹的背核出發,支配胸腔與腹腔的臟器(終末神經節)
終末神經節包括: 心臟神經節、肺臟神經節、食道神經節
Auerbach's(myenteric)神經節=腸肌層神經節、Meissner's(submucosal)神經節=黏膜下層神經節
下腹下神經節(inferior hypogastric ganglion)=骨盆神經節
腦神經神經節
<圖片來源:趙俊彥人體解剖學,及第出版社,台中市2009.9,頁12-110>
1.睫狀神經節(ciliary ganglion)
腦幹的EW核--->動眼神經(CN3)--->睫狀神經節--->短睫神經--->支配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
2.翼顎神經節(pterygopalatine ganglion)
腦幹的淚核--->顏面神經(CN7)--->翼顎神經節--->支配淚腺
3.頷下神經節(submandibular ganglion)
腦幹的上涎核--->顏面神經(CN7)--->頷下神經節--->支配頷下腺、舌下腺
4.耳神經節(otic ganglion)
腦幹的下涎核--->舌咽神經(CN9)--->耳神經節--->支配耳下腺
骨盆內臟神經(pelvic splanchnic nerve)
骨盆內臟神經含有源自S2~S4之副交感節前神經纖維,支配骨盆腔之臟器(終末神經節)
<圖片來源:趙俊彥人體解剖學,及第出版社,台中市2009.9,頁12-71>
<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神經核、節後神經節和作用器>
這張表就是以上圖的超強文字整理
舉例來說
S2~S4的副交感節前神經由脊髓發出,匯合形成骨盆內臟神經
終至下腹下神經節
去支配膀胱、肛門、子宮、陰道等器官
<圖片來源:趙俊彥人體解剖學,及第出版社,台中市2009.9,頁12-108>
<脊神經簡介>
脊神經共有31對(C8、T12、L5、S5、Co1)
首先分成前根(又稱腹根,純運動)和後根(又稱背根,純感覺)
再來分成前枝、後枝和交通枝,均為混合神經(含感覺和運動纖維)
前枝又稱腹枝,支配頸部、軀幹前壁和四肢的感覺和運動
後枝又稱背枝,支配頸部、軀幹後壁的感覺和運動
交通枝又分成白枝和灰枝,支配內臟的感覺和運動
<交感神經系統的路徑>
交感神經系統的所有節前神經必經過脊髓腹根與白枝,接下來
1.通往脊椎旁神經節,經突觸傳給節後神經元
2.穿越脊椎旁神經節,經內臟神經抵達脊椎前神經節,經突觸傳給節後神經元
3.只有從脊椎旁神經節通往體表之節後神經元才會通過灰枝,除折返通過灰枝外,亦需藉由前枝或後枝才能達體表
註1:內臟輸入之感覺神經纖維經由白枝回到中樞
註2: 白枝位於T1~L3,灰枝位於所有脊髓節段
<小結>
交感的節前神經由脊髓的T1~T12、L1~L2發出後,會走至神經節處和節後神經交棒
交感神經的神經節又可分為脊椎旁神經節與脊椎前神經節
脊椎旁神經節在頸部有3個,胸部有12個,腰部有5個,薦部有5個
脊椎前神經節共有五個,腔神經節、上腸繫膜神經節、下腸繫膜神經節、腎神經節、上腹下神經節
副交感的節前神經由腦幹經顱神經CN3,7,9,10及脊髓的S2~S4發出後,會走至神經節處和節後神經交棒
副交感神經的神經節又可分為終末神經節與腦神經神經節
終末神經節包括心臟神經節、肺臟神經節、食道神經節等
腦神經神經節則包括睫狀神經節、翼顎神經節、頷下神經節、耳神經節
交感神經系統的所有節前神經必經過脊髓腹根與白枝,接下來
可能通往脊椎旁神經節
或經過脊椎旁神經節而到達脊椎前神經節
或在脊椎旁神經形成突觸,經灰枝經由前枝後枝到達體表
參考資料: 趙俊彥:人體解剖學,及第出版社,台中市2009
Netter人體解剖學圖譜
延伸閱讀: 【自主神經系統1】深度認識交感與副交感 ★ 生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