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解剖的知識幾乎每次上診針灸時都在使用

包括頭針、美顏針、眼針、耳針等等

雖然頭面部的基礎知識很複雜

幾乎每次複習每次忘

只記得臨床針灸常用的一些landmark

不過迷人的知識總是吸引著我不斷不斷的重溫!

布魯克.png

 

 

前言

頭骨1.png

<圖片取自Netter人體解剖學圖譜>

頭骨分為顱骨(skull)和顏面骨(facial bone)

顱骨有8塊,大部分都是單一,只有顳骨和頂骨是成對的

由內頸動脈(internal carotid a.)所供應

額骨(frontal b.)

枕骨(occipital b.)

蝶骨(sphenoid b.)

篩骨(ethmoid b.)

顳骨(temporal b.)

頂骨(parietal b.)

顏面骨有14塊,大部分都是成對,只有犁骨和下頷骨是單一的

由外頸動脈external carotid a.)所供應

上頷骨(maxilla b.)

鼻骨(nasal b.):形成鼻樑的一部份

淚骨(lacrimal b.): 為顏面骨中最小的(內含鼻淚管)

顴骨(zygomatic b.)

下鼻甲(inferior nasal concha b.)

顎骨(palatine b.)

犁骨(vomer b.)

下頷骨(mandible b.):顏面骨中最大最強的,也是唯一可動的

 

註: 具鼻竇者為篩骨、額骨、上頷骨、和蝶骨

組成硬顎者為上頷骨(前3/4)和顎骨(後1/4)

形成齒槽的為上頷骨和下頷骨

形成骨性鼻中膈的為篩骨和犁骨

 

 

顱骨

以下開始介紹比較複雜的顱骨個論

顱骨的一些特定位置、縫

以及前、中、後顱窩的分區

 

<蝶骨>

tempFileForShare_20210601-201413.jpg

<圖片取自visible body>

蝶骨可說是顱骨中第一名複雜的骨頭它是顱骨的關鍵骨

位於最中央,和其他顱骨都有相關節,也參與形成顱腔、鼻腔和眼眶

分成蝶體(body)、小翼(lesser wing)和大翼(greater wing)

1.蝶體(body)

內含蝶竇

上為蝶鞍,又叫做土耳其鞍(sella turcica),為腦下垂體坐落之處

2.小翼(lesser wing)

小翼和蝶體之間有個視神經孔,第二對腦神經和眼動脈通過

小翼和大翼之間為眶上裂,第三、四、六對腦神經、第五對腦神經眼枝(V1)和上眼靜脈通過

3.大翼(greater wing)

和大翼有關的孔洞為圓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和眶下裂

圓孔(foramen rotundum): 第五對腦神經上頷枝(V2)通過

卵圓孔(foramen ovale):第五對腦神經下頷枝(V3)和小岩神經通過

棘孔(foramen spinosum): V3的腦膜枝和中腦膜血管通過

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位於蝶骨和顳骨間,大岩神經通過

眶下裂:蝶骨與上頷骨之間,V2分支顴骨神經和眶下神經、下眼靜脈通過

 

蝶骨1.png

蝶骨真的是一塊再複雜沒有的骨頭了

不過用這一張看似醜醜的示意圖就可完全破解

對即將要考第一階醫師國考的考生尤其適用

 

<顳骨>

20210601_211827.jpgtempFileForShare_20210601-212539.jpg

<圖片取自visible body>

顳骨具有顴突,和顴骨顳突形成顴骨弓(zygomatic arch)

也具有下頷窩,與下頷骨髁狀突形成顳頷關節(TMJ)

分成四部分,鱗狀部、岩狀部、乳突部和鼓室部

1.鱗狀部(squamous part)

顳骨最高、最大、最薄之部分

2.岩狀部(pectrous part)

含內耳,包括了耳蝸、前庭和半規管

幾乎所有顳骨重要的孔洞皆在岩狀部

內聽孔(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第七和第八對腦神經通過

頸動脈孔(carotid canal): 頸動脈通過

頸靜脈孔(jugular foramen): 顳骨與枕骨之間,第九、十、十一對腦神經和頸靜脈通過

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位於蝶骨和顳骨間,大岩神經通過

3.乳突部(mastoid part)

內含氣室以減輕頭骨重量

4.鼓室部(tympanic part)

含外耳、中耳(鼓室)、耳咽管等

 

顳骨下頷骨.png

顳骨也是挺複雜的

沒關係

沒什麼是一張卡通圖破解不了的

 

<篩骨>

20210604_185154.jpg

<圖片取自visible body>

篩骨大致上可分為水平板、鉛直板和篩骨迷路

1.水平板(篩板,cribriform plate)

具有嗅神經孔,第一對腦神經通過

2.鉛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

形成鼻中膈和雞冠(crista galli),大腦鐮前方附著於雞冠

3.篩骨迷路(labyrinth)

位於鼻腔和眼眶之間,形成鼻腔側壁,內含篩竇

具上鼻甲和中鼻甲(下鼻甲則為獨立之一對骨頭)

註:篩骨和額骨間具前篩孔、後篩孔和盲孔

 

篩骨.png

同樣的來一張篩骨示意圖

 

<枕骨>

tempFileForShare_20210604-191519.jpg

<圖片取自visible body>

1.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

為顱骨的最大孔

內含延腦/脊髓、第十一對腦神經脊髓枝、椎動脈、脊髓動脈

2.舌下神經孔(hypoglossal canal)

第十二對腦神經通過

3.枕骨髁(occipital condyle)

與C1形成寰枕關節,負責俯仰動作(點頭)

 

<顱骨的特定位置與縫>

Plate004.jpg

<圖片取自Netter人體解剖學圖譜>

這是顱頂的上面觀與下面觀

 

顱頂1.png

直接用手繪圖來表示更清楚

特定位置

1.翼點(pterion): 頂骨、額骨、蝶骨之交會點,中腦膜動脈通過,撞到會有EDH

2.星點(asterion): 頂骨、顳骨、枕骨之交會點

3.鼻點(nasion): 額骨、鼻骨之交會點

4.前囟點: 頂骨、額骨之交會點,在矢狀縫和冠狀縫間,新生兒的前囟門所在,呈菱形,約18個月關閉

5.人字點:頂骨、枕骨之交會點,在矢狀縫和人字縫間,新生兒的後囟門所在,呈三角形,約3個月關閉

 

縫(suture)

1.矢狀縫(sagital suture): 頂骨和頂骨之間

2.冠狀縫(coronal suture): 額骨和頂骨之間

3.人字縫(lamboid suture): 頂骨和枕骨之間

4.鱗狀縫(squamous): 頂骨和顳骨之間

 

<前顱窩、中顱窩與後顱窩>

Plate006.jpg

<圖片取自Netter人體解剖學圖譜>

這是顱底的上面觀

 

前中後顱窩.png

直接用手繪圖來表示更清楚

前顱窩

含大腦額葉,由額骨、篩骨和蝶骨構成

重要的孔洞有盲孔、篩狀孔、前篩孔、後篩孔、視神經孔等

中顱窩

含大腦顳葉,由蝶骨、顳骨構成

重要的孔洞有眶上裂、圓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頸動脈孔等

後顱窩

含小腦半球,由顳骨、枕骨構成

重要的孔洞有內聽孔、頸靜脈孔、舌下神經孔、枕骨大孔等

 

 

顏面骨

搞定了顱骨之後就會發現顏面骨比較好理解與記憶

美顏針所使用的針灸穴位許多需要依靠顏面骨來定位

以下介紹顏面骨個論與眼眶的骨頭組成

 

<上頷骨>

tempFileForShare_20210604-191634.jpg

<圖片取自visible body>

上頷骨幾個比較重要的知識如下

1.含上頷竇,為鼻竇的一部份

2.具齒槽突,形成上排齒槽

3.具腭突,形成硬顎之前3/4,具門齒孔(鼻腭神經通過)

 

<腭骨>

P01.jpg

<圖片取自visible body>

腭骨呈L型,可分為水平板和鉛直板

1.水平板

形成硬顎的後1/4,具大腭孔(含V2分枝大腭神經)、小腭孔(含V2分枝小腭神經)

2.鉛直板

構成鼻腔側壁和眼眶底

 

<下頷骨>

tempFileForShare_20210604-192038.jpg

<圖片取自visible body>

下頷骨可分為體部、角、枝部

1.體部(body)

具下排齒槽,外側有頦孔(含V3分枝頦神經)

2.角(angle)

約140度,為下頷骨骨折最容易斷裂之處

3.枝部(ramus)

髁狀突(condylar process)位於後方,較大,與顳骨下頷窩形成顳顎關節

內側具有下頷孔,下齒槽神經與血管通過

冠狀突(coronoid process)位於前方,較小,為顳肌附著處

 

<眼眶的骨性組成>

眼眶1.png

<圖片取自Netter人體解剖學圖譜>

構成眼眶骨的骨頭共有7塊

顱骨: 篩骨、蝶骨、額骨

顏面骨: 上頷骨、淚骨、顴骨、腭骨

 

若以眼眶骨的方位來細分

上頂(roof):額骨、蝶骨

外側(lateral wall): 顴骨、蝶骨

下底(floor): 上頷骨、顴骨、腭骨

內側(medial wall): 淚骨、上頷骨、篩骨、蝶骨

 

 

腦洞大開

頭骨孔洞1.png

頭骨孔洞2-2.png

<圖片來源:趙俊彥人體解剖學,及第出版社,台中市2009.9,頁14-15、14-16>

了解頭骨與顏面骨後

應該就會對骨頭上的孔洞非常清楚

這是頭骨孔洞的超強整理表格

醫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就是說出一個孔洞

就要能反射性的背出通過其間的神經或血管

 

 

結語

顱骨有8塊

額骨X1、枕骨X1、蝶骨X1、篩骨X1、顳骨X2、頂骨X2

顏面骨有14塊

上頷骨X2、腭骨X2、顴骨X2、鼻骨X2、淚骨X2、下鼻甲X2、犁骨X1、下頷骨X1

 

顱頂的上面觀有一些重要的特訂位置與縫

翼點、星點、鼻點、前囟點、人字點

矢狀縫、冠狀縫、人字縫、鱗狀縫等

 

眼眶的組成共包含了七塊骨頭

顱骨: 篩骨、蝶骨、額骨

顏面骨: 上頷骨、淚骨、顴骨、腭骨

 

顱底的上面觀可分為前顱窩、中顱窩頷後顱窩,各含重要孔洞

前顱窩: 盲孔、篩狀孔、前篩孔、後篩孔、視神經孔等

中顱窩: 眶上裂、圓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頸動脈孔等

後顱窩: 內聽孔、頸靜脈孔、舌下神經孔、枕骨大孔等

其他重要孔洞還包括了眶上孔、眶下孔、頦孔、眶下裂、門齒孔、大腭孔、小腭孔等

了解孔洞的位置和內容物對於解剖的學習非常重要

 

 

參考資料: Visible body

趙俊彥:人體解剖學,及第出版社,台中市2009

Netter人體解剖學圖譜

 

延伸閱讀:  【骨盆帶Pelvic girdle】骨盆的骨骼與韌帶 ★ 美臀男女有別

【脊椎骨學】人體的中軸 ❤ 人正真好

【膝關節】全身體積最大的關節 ★ 骨骼、軟骨、韌帶、滑液囊

【足底筋膜炎】認識足部的骨骼肌肉與韌帶 ❤ 足弓大學問

【顏面表情肌】臉部表情的來源 ❤ 用解剖的角度來理解<眉開眼笑>

 

 

arrow
arrow

    李咏軒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