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探討乾癬的各種資訊,如:病因、分類、診斷、治療和保養等等

就把自己當作一個警探

把乾癬當作一個犯人

拿著放大鏡細細檢視它的每一個細節吧!

 

 

前言

乾癬是一種因免疫失調而導致的皮膚疾病

一般人的角質層代謝約為28天

但乾癬患者的角質層代謝速度為一般人的4倍

 

乾癬盛行率最高的種族是高加索白人(2%)

在台灣,根據健保就醫紀錄

每年因乾癬而就醫的人數約有8萬人

男女發生率差不多相等

在任何年齡均有可能出現乾癬

男性平均年齡35.5歲,女性平均年齡30.4歲

 

乾癬並不會傳染

但因為皮膚上的病灶往往很大片又很嚇人

造成患者社交上的恐懼甚至有怕被人排斥的陰影!

 

 

乾癬的成因與危險因子

根據多年來的醫學研究

最可能的原因還是遺傳的因素

如果雙親和一個兄弟姊妹有乾癬的話,得病率是50%

如果只有一個兄弟姊妹有乾癬的話,得病率是8%

目前有一些基因已被定位出來和乾癬有關

如: PSORS1~9、HLA-Cw6、CCHCR1、CDSN等等

 

而病理機轉為和TH1 cell(第一型輔助T細胞)有關的一連串免疫失調

相關的cytokine(細胞因子)和chemokine(趨化因子)有以下:

interferon-γ、interleukin 2、interleukin 12、TNF-α等等

 

除了遺傳因子是最直接的相關外

其餘的一些加重因子和誘發因子還有以下:

1.外傷: 有些患者在受傷的地方會長出乾癬,叫種現象又叫做Koebner phenomenon

2.感染: 目前知道鏈球菌感染可能會導致滴狀乾癬(Guttate psoriasis),另外,愛滋病病毒(HIV)也可能會誘發乾癬

3.抽菸、喝酒、肥胖: 三位一體,我把它們放在一起了,這三位也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

4.藥物: β-blocker、Lithium、ACEI、抗瘧疾藥、類固醇...都有可能誘發

5.冬天: 可能和冬天日照較少、濕度和溫度有關

6.內分泌: 懷孕婦女的乾癬狀況通常會改善,可見和賀爾蒙變動有關

7.解剖位置: 某些部位特別容易發病,如: 頭皮、肘及膝,可能與這些部位表皮增生速度較快有關

8.維生素D缺乏

9.壓力

 

 

乾癬的分類與臨床特徵

乾癬的皮膚病灶的形態相當多樣化,臨床上主要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1.慢性斑塊型乾癬(Chronic plaque psoriasis)

2.滴狀乾癬(Guttate psoriasis)

3.對磨處乾癬(Inverse psoriasis)

4.紅皮型乾癬(Erythrodermic psoriasis)

5.膿疱性乾癬(Pustular psoriasis)

以下分項一一介紹

 

慢性斑塊型乾癬(Chronic plaque psoriasis)

慢性斑塊型乾癬是最常見的乾癬類型,佔了約80%

最好發於手肘、膝蓋伸側、頭皮和耳後

有四個特點

1.界線清楚的紅斑: 代表著疾病對血管的攻擊

2.脫屑: 代表著疾病對表皮的攻擊,因此又叫做銀屑病

3.Auspitz sign: 在病灶上稍微刮去皮屑可看到輕微的出血

4.Koebner phenomenon: 從皮膚的創傷處出現新的皮膚病灶

 

滴狀乾癬(Guttate psoriasis)

好發於小孩與年輕人

突然出現許多小的(2mm-1cm)乾癬狀papule和plaque

好發於近端四肢和軀幹

通常與鏈球菌喉部感染有關

也可見到Auspitz sign

 

對磨處乾癬(Inverse psoriasis)

在皺褶部出現的乾癬,如腋下、胯下和會陰等處

病灶界線很明顯

因為皺褶處較為潮濕

通常不以脫屑表現,而以浸濕(marcerated)的病灶表現

常為亮紅色且有裂痕

 

紅皮型乾癬(Erythrodermic psoriasis)

患者會出現全身皮膚發紅、大量脫屑

影響範圍通常大於體表面積的70%以上

因為皮膚大面積受損

易有繼發性感染、脫水而引起電解質不平衡

也可能因蛋白質流失導致水腫和水份流失導致心肺負擔

紅皮性乾癬可由慢性斑塊乾癬慢慢進展而成

全身性膿疱型乾癬也可轉變成紅皮症此時膿疱減少或消失

 

膿疱性乾癬(Pustular psoriasis)

患者的紅斑上可能出現黃色無菌性的膿皰

又分成以下兩型

1.全身膿疱型乾癬(generalized acute pustular psoriasis): 又稱pustular psoriasis of von Zumbusch

在數小時內,全身出現了大量的紅斑

其上帶有許多針尖大的膿皰,較嚴重時膿疱會融合而成膿疱湖

未來可能會出現尋常性乾癬(psoriasis vulgaris)

2.局部膿疱型乾癬: 即掌蹠膿疱症(palmoplantar pustulosis)

反覆復發,但局限於手掌和腳掌

產生許多無菌的膿皰,接著會慢慢轉成暗紅色的結痂

 

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失調引發的全身性發炎反應

雖然主要病灶表現在皮膚

但目前已知會增加其他共病的發生

最常見的為乾癬性關節炎

其他的還有癌症、心血管疾病、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

憂鬱症、脂肪肝、眼睛葡萄膜炎,自體免疫疾病(如:克隆氏症)等等

因此不可輕忽定期追蹤檢查

 

 

乾癬的診斷

病史詢問&皮膚檢查

通常醫師靠著完整的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就足夠診斷出乾癬了

不一定需要實驗室檢查與皮膚切片

病史詢問會問到是否有家族病史、長在哪裡、多久了、是否有經過什麼治療、

是否皮膚有受傷(Koebner phenomenon)...等等

皮膚檢查會詳細看病灶

是否有界線明顯的紅斑與銀色皮屑

若在病灶上稍微刮去皮屑是否可看到輕微的出血(Auspitz sign)...等等

 

皮膚切片

乾癬一般可由臨床診斷

在可疑個案作病理切片可能有幫助,但可能引起局部切片處乾癬惡化

 

皮膚切片上可看到

表皮層(尤其是角質層)增厚許多、血管擴張

也可看到Munro's microabscess(neutrophil的聚集)

 

實驗室檢查

乾癬患者的血液實驗室檢查通常不具特異性

除了全身膿疱型乾癬和乾癬性紅皮症之外,多數病人都無異常

 

 

乾癬的治療

乾癬的治療主要分成外用藥紫外線療法全身性治療

醫師會根據病灶的大小、病情的嚴重度、病人配合度、

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肝腎功能、免疫功能等)、藥物費用等等來選擇藥物

一般來說

越輕微、越小範圍的乾癬,可以選擇外用藥物治療

如果範圍較大、全身性症狀較多時

可以考慮使用照光治療,或者是全身性的口服以及針劑類的藥物

 

外用藥

1.外用維生素D及衍生物: 主要作用是抑制角質細胞分化,如: calcipotriol(Daivonex 得膚寧)、calcitriol(Silkis 施革欣)

2.焦油

3.外用維生素A酸: 透過改善角化的作用來減少脫屑症狀,如: Tazarotene(Zorac 羅膚格)

4.類固醇: 要注意停藥後的復發,但目前仍是最常使用、費用最低的治療!

5.保濕劑

 

紫外線療法

1.中波紫外線光療(UVB): 其中窄波UVB(311 nm波長),對於乾癬的治療特別有效

2.光化學療法(PUVA): 口服psoralens感光劑加上UVA來治療乾癬

 

全身性治療

1.口服methotrexate(MTX): 乾癬治療的第一線用藥!!!

2.口服cyclosporine

3.口服維生素A酸: acitretin(Neotigason 新定康癬)

4.生物製劑: 中和腫瘤壞死因子的單株抗體adalimumab(Humira復邁)、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融合蛋白etanercept (Enbrel恩博)

 

 

乾癬的保養

乾癬的保養就是避開其危險因子

讓我們再複習一下乾癬的危險因子

外傷、感染、抽菸、喝酒、肥胖、藥物、冬天、內分泌、解剖位置、維生素D缺乏、壓力...

所以就是盡量避免以上這些就對啦~~~

 

 

結語

雖然目前對於乾癬的發病機轉尚未完全了解

但仍有許多療法可控制病情

乾癬雖不會傳染

但體表的病灶時常會造成患者社交障礙與自信心受損

故應積極治療與重視平時的皮膚保養!

 

 

參考資料

1.美的好朋友---乾癬如何治療、保養與預防?醫師3大關鍵解答

2.台大醫院皮膚部---乾癬衛教

3.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乾癬的全面照護

4.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 上課資料 蔡易臻醫師

 

延伸閱讀: 【濕疹的西醫治療】認識惱人的濕疹 ★ 濕疹真的不能用類固醇嗎?

【皮膚科】認識基本的皮膚構造 ❤ 擁有美麗的肌膚從認識肌膚開始

 

arrow
arrow

    李咏軒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